(资料图)
从今年2月17日起,A股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。而主板注册制的首批10只新股安排在4月10日集中上市,其中沪市、深市各有5只注册制新股。
从主板首批10只注册制新股的发行来看,23倍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果然被大幅突破。除了沪市一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最低为20.21倍,稍低于23倍市盈率之外,其余9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都超过了23倍,发行市盈率分布在26.81倍~90.63倍,最高发行市盈率约为23倍市盈率的4倍。
在取消23倍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后,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呈全面走高之势。实际上,这种发行价格的走高在科创板、创业板新股中表现得更加明显。比如,紧接着主板首批10只新股发行的科创板新股某某科技,在行业市盈率为58.19倍的背景下,其发行市盈率高达368.92倍,是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的6.34倍,发行价格高达245.56元,直接将不少投资者吓得趴下。
为什么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会走高,甚至是大幅走高?
这是值得市场各方面来思考的一个问题。毕竟新股发行价格的过度走高,并因此引发“三高”(高市盈率、高发行价、高超募)发行,这被视为是股市的一大毒瘤。它不仅造成了有限的股市资源的大量浪费,而且还加剧了新股的投资风险,严重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。因此,“三高”发行是妨碍股市健康发展的,这个毒瘤必须予以铲除。
那么,在股市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能否铲除“三高”发行的毒瘤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。虽然从表面上来看,注册制的实行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格,但实际上,注册制的实行与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。比如在2020年的时候,注册制下的科创板甚至出现过“三低”发行。如当年9月发行的某某新材,发行价只有2.49元;发行市盈率仅为11.51倍,计划募资2.155亿元,实际募资1.076亿元,远未完成募资目标。可见,即便是注册制,新股也可以不是“三高”发行。
那么,为什么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容易走高,甚至会引发“三高”发行呢?究其原因。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。
Copyright 2015-2023 今日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